当前位置:首页   >  客户服务  >  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栏

您的个人信息泄露了吗?

时间:2020-09-16

  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无孔不入的信息泄露风险使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一、哪些属于个人信息?

  1. 个人身份信息,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国籍、民族、身份证件种类号码及有效期限、职业、联系方式、婚姻状况、家庭状况、住所或工作单位地址及照片等。

  2. 个人财产信息,包括个人收入状况、拥有的不动产状况、拥有的车辆状况、纳税额、公积金缴存金额等。

  3. 个人账户信息,包括账号、账户开立时间、开户行、账户余额、账户交易情况等。

  4. 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信用卡还款情况、贷款偿还情况以及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5. 个人金融交易信息,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理财、保险箱等中间业务过程中获取、保存、留存的个人信息和客户在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发生业务关系时产生的个人信息等。

  6. 衍生信息,包括个人消费习惯、投资意愿等对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所形成的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

  7. 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二、泄露个人信息的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采取补救措施。”

  《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对商业银行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三、如何防止泄露个人信息?

  1. 社交聊天需谨慎

  公共社交平台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诸如姓名、职务、工作等,不加身份不明的好友,谨防被骗。

  2. 网上晒照多三思

  网上晒照片时,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诸如孩子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照片中含有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注意模糊处理。

  3. 谨防钓鱼保安全

  不在非正规的网站、App上注册真实资料信息,不轻易安装不明软件,谨防钓鱼网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4. 密码组合勤修改

  账号密码尽量不使用过于简单的排列组合,比如“姓名+手机号”或“姓名+生日”,注意定期修改网络账号密码。 

  5. 个人信息少曝光

  填写简历、登记等先要核实对方或网站的身份和资质,只提供必要的信息,不要填写过于详细的个人信息。

  6. 网上活动防诈骗

  在现实生活中有扫码关注中奖或者免费问卷调查等等,不要轻易地输入自己的个人真实信息。

  7. 公共网络慎连接

  在不安全的公共网络环境里不处理个人敏感信息,使用无线网络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

  8. 个人单据妥善放

  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票据上都含有不同程度的个人信息,无用单据可直接碎掉或将个人信息涂黑再丢弃。

分享